发表于2017-06-08 10:29:19
昨天,午休前突然接到好友电话,问我晚上有没有空去看场话剧她有票,睡意朦胧中答复她去,然后倒头入梦。醒来,仔细看她发的微信,原来是开心麻花的剧,立即起床,梳洗打扮,直奔剧场。
虽然开心麻花团队早已窜红并响誉京城,但真正让老百姓有印象,是那部由话剧改编的《夏洛特烦恼》电影。当时一脑袋空空坐在影院里,对这部新剧没什么概念和期待,可影片一开始,就开始笑得停不下来了,影院里每十几秒就来场哄笑,影片结束我摸摸脸,脸神经由于锻炼了两小时竟有点不舒服。由这部电影,开始对开心麻花刮目相看了。
开心麻花广告宣传的场场爆满并不虚言,在我和好友杉走进地质礼堂后,话剧马上开始,上下两层的巨大剧场内已坐满了人,不同于国家大剧院的舒适高大上,也不同于我去过的北京的正规剧院,这里的观众席和舞台其实相较简陋,想来创办时承受着场地难选、资金不到位的压力,虽然心里有点小小遗憾,但七点半演员一上场,我对这里条件的苛责就瞬间化为了乌有。
《李茶的姑妈》故事其实很简单,讲李茶这个屌丝看上富家千金露露,碰巧李茶有个海外有钱的姑妈要促成这件婚事,而此时,千金的老爸也借此富婆姑妈开展业务大赚一笔,千金姐姐的公公因投资股票破产也想傍富婆姑妈翻身,万众期待之中,李茶姑妈却因临时有事,不能参加他的订婚仪式了。而这时,岳父小职员黄沧海却误打误撞扮起了这个谁也没见过的姑妈,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,而真姑妈的到来,又将本已乱作一团的人们推向了深渊。
可以说,《李茶的姑妈》和《夏洛特烦恼》的笑料有得一拼,包袱密集,节奏紧凑,演员表演到位。唯一的一场抒情戏,竟然是两位演员摹仿电影快进的方式去展现,真真觉得他们在每个笑点上都下足了功夫。仔细回想《李茶的姑妈》的剧情和笑点设计,我自我总结出了这么几条:
一、 讽刺。比起一些小品靠语言逗乐,靠嚼网络上的段子取悦观众,真正能立得住的笑料,还得是塑造有喜剧效果的人物,从而烘托耐人寻味的作品主题。《李茶的姑妈》的主题,就是人的金钱欲。为了得到巨额财富,人们可以不知羞耻,不择手段。不管是银行行长,还是普通小职员,都被裹挟了进去。黄沧海从一开始被迫扮演姑妈只是为保住职位,后来他想既然玩就玩大的,觊觎起了银行副行长的位子;李茶的岳父,一开始也只是让女儿假意先订婚,等捞到好处再退婚,最后呢,想娶了姑妈坐实巨富;破产千金大小姐岳父为儿子为自己翻身,色诱不成,最后下大招,下药给姑妈意欲娶到姑妈得到巨富,几乎所有笑料全围绕在了这几个最具讽刺意味的人身上,从而让剧情越铺展越有意思,笑料越多,笑翻全场。
二、 与时俱进,结合现代应用的一些电子技术应用。其实我无聊时也会玩手机上的智能语音帮助,“她”的回答常常让我哭笑不得,其实她真的起到语音帮助作用了吗,感觉“她”成了一个玩具,一个陪我玩的弱智机器人,很好玩。《李茶的姑妈》的编剧就聪明地利用了人机互动产生的理解偏差,制造了不少的笑料。不过我暗暗地想,编剧或许就是在讽刺这个功能的智障。当然还有李茶姑妈的电棒,不过,在这里电棒起的制造笑料的作用倒不大。还有黄沧海的手机铃声。。。。。。
三、 掺进了一些性喜剧的元素,让年轻的观众得到莫大满足。这部剧采用了很大一部分性喜剧的场景或台词进来,但并未让人感觉到烂俗,主要还是剧作把握好了“度”,不露骨,有想像空间,如黄沧海扮的姑妈拍了破产富翁肩膀三下,他就理解成了这“啪啪啪”暗示他滚床单,这样的创意的确有趣的很。而限量版的小礼物“杜蕾斯”,小蓝药丸“伟哥”的桥段,用物来表现人物动机,不仅制造了笑料,并且黄的无伤大雅,反而是比较巧妙的。性喜剧元素在《李茶的姑妈》中运用的很是成功。
四、 最后说说演员,这部剧中的演员演得都很好,尤其是小职员扮演姑妈的那位,上下楼的跑,不停地脱换衣服,很累,还要在两个角色间无缝切换,脸上全是汗,难怪演员累到脱口而出“这戏也太累了”,赢得观众阵阵掌声。
开心麻花的《李茶的姑妈》接地气,贴合社会现实,讽刺权钱交易、一夜暴富心理、半吊子科技等,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,而且真的是爆笑喜剧,让人从头笑到尾,推荐去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