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于2016-05-28 12:29:11
“对话是人性最美好的姿势”
——舞台剧《面朝大海》观后
方向真
看完舞台剧《面朝大海》在上海(人民大舞台)的首场演出,竟然一时无语。这个剧足以使我用一年的时间来回味!
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,此剧从海子这颇具代表性的诗句来展开对海子的解读。它揭示年轻的诗人海子的灵魂与追求,同时也呈现一代精英诗人或者说理想主义者的心灵和声。剧中采用了海子、骆一禾、屈轶(本剧编剧、导演、音乐创作)、佟子恒(海子的扮演者)四个人的诗。
此剧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。屈轶说:“目前的剧本是好几十稿了,原来的剧名是《走进比爱情更深邃的地方》,一次次做减法,慢慢变成现在的样子。”此剧浓郁的诗意,剧情及人物情感的自然圆融的衔连,舒适的恰到好处的节奏掌控,演员打动人心的出色功力,以及舞蹈、钢琴伴奏、舞台声光装置诸项艺术的综合展现,竟然都完美得无可挑剔!
“对话是人性最美好的姿势”,《面朝大海》以海子的话做主题,让剧中的海子、海子的母亲、海子爱的女孩子、舞者(海子的心灵)、串讲者展开多视觉的对话,求得对海子诗歌深度的、艺术的多元的解读。而且,演员还引领观众参与海子诗歌的朗诵,又增加了剧中情境人与现场观众的对话维度。演员与观众的互动,调动起每一颗诗心,整个剧场温馨、纯洁、一派感动。屈轶的理念是“希望通过我们的行为方式,追求内心觉知”。
演出谢幕时,导演屈轶出现了,她手持话筒,介绍她的团队的每一个成员,与演员们一同向观众致意。她的嗓音很好听,有很强的感染力。这个小姑娘模样的大才女,不可思议地身兼编剧、导演、音乐创作于一身。且着三个角色都是近乎极致的出色与完美!
观众离场后,我邀屈轶到剧院的化妆室,乘兴而聊。先是零星的随意的话题。我说,剧中那个钢琴演奏者乐感很好。屈轶说,选钢琴老师,我不招用钢琴系的,而求用作曲系的。后者内心的感觉更好。我不需要太娴熟的技巧,我要的是感觉——能与剧中人共呼吸的、对话的感觉。
她讲起选演员。考试时,张巍(剧中串讲者)来考试,他说:“老师,我讲个故事吧。我觉得交流是最艰难的。”我心想,就是他了。果然,他讲的故事很动人,我把他的故事搬用到剧中了…… 屈轶对自己的团队成员们很满意。她说,“我还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——我发现了一个能掌控一切的东西——禅宗。”
屈轶说,因为市场的原因,我们感到了小鲜肉、老辣肉对我们的冲击。但是,我们做精英文化丝毫都不会动摇。“诗心向光,人心向善”,该是我们的艺术信念了。《面朝大海》还有一个隐形的人物——诗人骆一禾。他的精神在推动此剧。他说:“我在一条天路上走着我自己”。
当年高考,屈轶差点报考中央美院,后来她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,又到英国读戏剧电影制作,回国后就出了第一本诗集。她执导的第一部作品——诗乐舞剧《亚洲铜》,作为中意文化交流的重头作品,2011年9月在罗马上演。我猜想她如此的艺术跨界,必定有海量的阅读支撑。果然,她说她离不开书,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家的作品几乎都读过,她还喜欢康德、尼采等人的哲学…… 与屈轶面对面交谈,你会惊异于这个身形单薄的小女子何以竟有如此大的能量,创作出如此神完气足的作品。《面朝大海》的核心人物如此,此剧的完胜也就是必然的了。
但是,从她身上看不到一丝毫的霸气。她的声音柔和好听,有坦率和真气流畅在里面。与她交谈的惬意,正来自彼此感应到的内心的觉知。此刻,我有又想起海子说的——“对话是人性最美好的姿势”。